集团动态

探索蔬菜产业发展“113模式”助推蔬菜产业发展


当前, 市供销社、市供销商贸集团突出问题导向,正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蔬菜产业发展“113模式”助推蔬菜产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全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推进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及有关蔬菜产业发展会议精神,市供销社、市供销商贸集团以市委王忠书记提出的蔬菜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为指导,认真学习省内外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市场开展调研,正因地制宜探索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模式。

(图片来自网络)


经市场调研,六盘水市内蔬菜销售总量约为34.66万吨/年,来自云南、山东、威宁等地的外地蔬菜占比80%,约为27.73万吨/年,本地蔬菜仅占比20%,约为6.93万吨/年。全市大众商品蔬菜面积约为6.37万亩(不含生姜、芋头、魔芋),产量约为13.98万吨,仅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社区等国有食堂涉及就餐人数约76万人,每年约消耗蔬菜5万吨。我市蔬菜产业产销对接不平衡不充分、外地蔬菜挤占本地市场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存在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够高,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缺少本地蔬菜生产销售龙头企业,以及校农对接、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产销对接模式发展不够成熟等问题。
市供销社、市供销商贸集团突出问题导向,正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蔬菜产业发展“113模式”助推蔬菜产业发展。第一个“1”是整合组建1个六盘水市蔬菜集团。目前全市农校直配和营养餐配资源有五家企业运营,因各自为阵,信息不对称,产品采购分散,未能实现农产品采购份额集中,产品调配互为补充,一定程度使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重复种植。市供销商贸集团正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引入国内专业配送集团及全市学校配送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六盘水市蔬菜集团,在全市四个区县拟实施4000亩蔬菜高标准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发展订单农30000亩,实行“五统一”管理服务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肥料、统一销售),推进蔬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同时拟在市政府支持下整合全市配送市场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一体化调配,分级运营模式来统一全市的农产品采购渠道,增加单品的规模需求量,提升全市蔬菜产品市场的基础份额,深入推进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个“1”是组建1个六盘水市蔬菜产业发展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互动、行业引领,技术服务、互帮互助,自律约束等作用,助推产业协调协同发展。“3”即打通3个蔬菜销售渠道,一是升级联通蔬菜配送渠道。市供销商贸集团正改(扩)建1个标准化农产品分选加工配送中心,开展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社区的“五配”业务,配套建设1个1000亩高标准冷凉蔬菜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订单农业”模式深化校农对接工作,推动六盘水高山冷凉蔬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订单化”发展;二是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市供销商贸集团正谋划建设1个占地350亩集蔬菜水果集散批发、农资粮油贸易、冷链物流、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大数据等功能的市中心区蔬菜水果专业综合批发市场,为蔬菜产业的市场化,集散化、品牌化提供信息更加对称的平台和载体。三是打通外地市场销售渠道。瞄准差异化和季节性特点,市供销商贸集团下属高山珍品公司正通过建设区域农产品分销中心等措施,牢牢紧盯国内粤港澳大湾区、大连、贵阳、重庆、海南、东南亚十国的市场需求种植和销售高标准冷凉蔬菜。
当前,市供销商贸集团正积极以“113模式”为主线,积极推动六盘水市蔬菜集团组建;投资100万元参股贵州省蔬菜集团,牵引省市抱团推进蔬菜产业发展;1000亩高山冷凉蔬菜产加配一体化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480亩;市中心区蔬菜水果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已进入选址落地阶段;整合提升钟山区食材配送中心的工作和配送合作洽谈等工作已进入尾声,9月1号新学季将可以正式实现市级配送。